美国服务器

美国参议院通过这项法案,中国又被拿来说事儿

  新京报讯(见习记者 陈奕凯)当地时间周二(8月10日),美国参议院通过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,该法案包括对美国国内道路、桥梁、机场、水道、宽带、供水系统和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。

  此前一天,美国国务卿安东尼•布林肯在马里兰大学发表演讲,称如果美国想要保持与中国以及其他对手的全球竞争力,就需要加大美国国内基础设施投资。作为反映创新能力的指标,美国的研发支出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滑落至世界第九,中国则上升至世界第二。

<a href=美国参议院通过这项法案,中国又被拿来说事儿”/>

 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0日,美国华盛顿,美国参议院通过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。/IC photo

  参议院通过基础设施法案

  据美联社报道,经过数周的辩论,当地时间周二(8月10日),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了拜登政府的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。在参议院投票中,民主党和共和党罕见地联合起来,以69比30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该法案。

  两党基础设施法案长达2702页,包括对道路、桥梁、机场、水道、宽带、供水系统和电网的投资,还包括对电池、稀土矿物等关键产品增产的投资。该法案的1万亿美元投资中,5500亿美元为新增支出,其余部分是先前批准的资金。

  在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通过之后,参议院正在讨论规模更大、由民主党提出的3.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。

  据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,民主党参议员8月9日公布了一项3.5万亿美元的所谓“社会基础设施”支出计划的大纲,称美国政府将在清洁能源、气候变化、医疗保健、儿童看护、家庭休假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,而这些资金将来源于对高收入者和巨头公司的征税。但是这份法案没有得到共和党的支持。

  近年来,美国的基础设施饱受诟病。仅在过去一年,美国就发生了得克萨斯州电网瘫痪、亚利桑那州铁路桥倒塌以及美国东部主要输油管道关停等事件;前不久,迈阿密还发生了伤亡惨重的大楼垮塌事件。

  在此背景下,拜登政府推出1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。虽然参议院已通过该法案,在签署成为法律之前还需通过众议院的审议。民主党人希望将该法案与3.5万亿美元的“社会基础设施”支出计划配套起来,但目前共和党普遍对这项更大规模的支出计划持反对态度。

  据彭博社报道,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称,对于民主党推进大规模的税收和支出计划,共和党不会配合其提高联邦债务上限,因为这可能导致财政危机,存在政府关门和债务违约的风险。

  美国务卿称投资基础设施为与中国竞争

  就在参议院投票的前一天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马里兰大学演讲时称,如果美国想要保持与中国以及其他对手的全球竞争力,就需要加大美国国内基础设施投资。“眼下,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了,国内的设施更新和国际竞争力是交织在一起的。”

  “我们面临残酷的事实,在某些领域,竞争对手已经走在了美国的前面。”布林肯称,在劳动力、经济活力、就业机会、基础设施等方面,美国落后了。

  布林肯称,美国基础设施的总体质量在世界仅排第13位。美国目前严重依赖那些早期的成就,现有的学校、道路和基础创新都是很久以前建设和创造的。

  美国在创新方面也落后了,布林肯说,30年前,美国的研发支出占经济总量比重居世界首位,当时中国这一数据居世界第八;然而现在美国已滑落至世界第九,中国则上升至世界第二。

  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纳米技术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正在飞速发展,但在这些领域,美国并未走在前列。布林肯说,美国正在失去建设和领导未来先进产业的机会。

  布林肯提到中国在基础设施以及创新领域的大力投资时称,“当谈到竞争对手时,我们经常谈论中国,中国不断崛起,全力推进在基础设施和创新发展领域的投资,全世界很多其他国家也在做相同的事,我们也必须做同样的事。”

  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称,拜登政府经常把外交政策作为推动国内政策的一种手段,以加强国内的支持,与前总统特朗普强调“美国优先”战略截然不同,拜登政府着力凸显全球参与的重要性。布林肯称,今天的投资将在未来几十年为美国的就业、投资、外交影响力和贸易带来红利。

  国外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布林肯的演讲时,不乏质疑和批评。有网友称,“美国政客几乎总是不说实话。在基础设施和教育领域,美国实际上并不是要与中国竞争,而是要复制中国的成功模式。”

  针对美国拜登政府屡屡提及中美竞争问题,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年4月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,“希望美方对中国不要有‘酸葡萄’心理,以更平和、理性的心态看待中国发展,表现出大国应有的样子。”他说,中美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是正常的,但这种竞争应该是你追我赶的田径赛,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斗赛。

  对于所谓“中美竞争”问题,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11日也曾表示,中国从不以超越美国为目标,而是不断提升自己、超越自己。如果要竞争,中方也不会回避,但是竞争应该是公平公正的,而不应“下绊子”、用强权来剥夺其他国家正常正当发展的权利。

  新京报见习记者 陈奕凯

 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美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美国服务器网联系。

[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